首页 > 赏析 > 经验 > 白沭是什么,什么是白碘

白沭是什么,什么是白碘

来源:整理 时间:2025-07-07 22:13:22 编辑:风之神舞蹈 手机版

本文目录一览

1,什么是白碘

你说的白碘,是不是"白碘油",白碘油是俗名,应是"白电油",白电油学名正庚烷,常在工业上用作清洗剂.
是涂碘反色吧

什么是白碘

2,什么是白痣

主要提黑色素沉着少的因素,和本人的身体内因有关系,如无不良反应,可以不治
我只知道黑痣可以用 米芝华 去掉,但是白痣这个词我还是第一次听到

什么是白痣

3,白芨是什么植物

白芨,又名连及草、甘根、白给、箬兰、朱兰、紫兰、紫蕙、百笠、地螺丝、白鸡娃、白根、羊角七。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(块根),植株高18-60厘米。主要分布在中国、日本以及缅甸北部。主要花期在春季,但依各地气候之不同,晚冬至夏初都可能开花。

白芨是什么植物

4,白荪是什么植物我在小说中看到的说是一鲥蔬菜

竹荪(Dictyophora indusiata (Vent.ex Pers) Fisch)又名竹笙、竹参,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:长裙竹荪、短裙竹荪、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,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,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,它有深绿色的菌帽,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,粉红色的蛋形菌托,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,被人们称为“雪裙仙子”、“山珍之花”、“真菌之花”、“菌中皇后”。竹荪营养丰富,香味浓郁,滋味鲜美,自古就列为“草八珍”之一。
估计是竹荪,白色的。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。
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

5,白艿是什么东西

肯定是白芨.为兰科植物白芨的块茎 .有收敛止血,消肿生肌,用于内外出血诸证及痈肿、烫伤、手足皲裂、肛裂等。药店有卖啊
中药里没有白艿,可能是白芨吧。
中药白及 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。主产于贵州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河南、浙江、陕西等地。夏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,洗净,晒干,生用。 【药性】苦、甘、涩,寒。归肺、胃、肝经。 【功效】收敛止血,消肿生肌。 【应用】 1.出血证。本品质粘味涩,为收敛止血之要药,可用治体内外诸出血证。因其主入肺、胃经,故临床尤多用于肺胃出血之证。如验方独圣散,治诸内出血证,用单味研末,糯米汤调服;若治咯血,可配伍枇杷叶、阿胶等,如白及枇杷丸(《证治准绳》);用治吐血,可与茜草、生地、丹皮、牛膝等煎服,如白及汤(《古今医彻》);用治衄血,可以本品为末,童便调服,如白及散(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》);也可以白及末冷水调,用纸花贴鼻窍中,如白及膏(《朱氏集验方》)。用治外伤或金创伤出血,可单味研末外掺或水调外敷,如《本草汇言》治刀斧损伤,出血不止,以之研末,外掺;《普济方》治金疮血不止,以之与白蔹、黄芩、龙骨等研细末,掺疮口上。 2.痈肿疮疡、手足皲裂、水火烫伤。本品寒凉苦泄,能消散血热之痈肿;味涩质粘,能敛疮生肌,为外疡消肿生肌的常用药。对于疮疡,无论未溃或已溃均可应用。若疮疡初起,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,或与银花、皂刺、乳香等同用,如内消散(《外科正宗》);若疮痈已溃,久不收口者,以之与黄连、贝母、轻粉、五倍子等为末外敷,如生肌干脓散(《证治准绳》)。治手足皲裂,可以之研末,麻油调涂,能促进裂口愈合;治水火烫伤,可以本品研末,用油调敷,或以白及粉、煅石膏粉、凡士林调膏外用,能促进生肌结痂。 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3~10g;大剂量可用至30g;亦可入丸、散,入散剂,每次用2~5g;研末吞服,每次1.5~3g。外用适量。 【使用注意】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。
是外伤出血,
【功能主治】收敛止血,消肿生肌。用于咳血吐血,外伤出血,疮疡肿毒,皮肤皲裂;肺结核咳血,溃疡病出血。 【用法用量】 6~15g,研粉吞服3~6g。外用适量。
是白芨吧, 补肺,止咳化痰,止血生肌。治矽肺,肺结核,百日咳,气管炎,消化道出血,痈肿,外伤出血。 是白芨。 以前的手抄本上面都是象你这样写的。

6,白蒄是什么东西和作用

就是一种调味品,与花椒大料桂皮扎不多
白蔻又叫草蔻,是中草药里的一种,有化湿行气,温中止呕的作用!
豆蔻 Doukou 《名医别录》 为姜科植物白豆蔻A.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. 或瓜哇白豆蔻A.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干燥成熟果实。又名白豆蔻。主产于泰国、柬埔寨、越南,我国云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亦有栽培;按产地不同分为“原豆蔻”和“印尼白蔻”。于秋季果实由绿色转成黄绿色时采收,晒干生用,用时捣碎。 【药性】辛,温。归肺、脾、胃经。 【功效】化湿行气,温中止呕。 【应用】 1.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。本品可化湿行气,常与藿香、陈皮等同用;若脾虚湿阻气滞之胸腹虚胀,食少无力者,常与黄芪、白术、人参等同用,如白豆蔻丸(《圣惠方》)。另外,本品辛散入肺而宣化湿邪,故还常用于湿温初起,胸闷不饥证。若湿邪偏重者,每与薏苡仁、杏仁等同用,如三仁汤(《温病条辨》);若热重于湿者,又常与黄芩、滑石等同用,如黄芩滑石汤(《温病条辨》)。 2.呕吐。本品能行气宽中,温胃止呕。尤以胃寒湿阻气滞呕吐最为适宜。可单用为未服,或配藿香、半夏等药,如白豆蔻汤(《沈氏尊生书》)。若小儿胃寒,吐乳不食者,可与砂仁、甘草等药研细末服之。 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3~6g,入汤剂宜后下。 【使用注意】阴虚血燥者慎用。 【鉴别用药】豆蔻、砂仁同为化湿药,具有化湿行气,温中止呕、止泻之功,常相须为用,用治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。但豆蔻化湿行气之力偏中上焦,而砂仁偏中下焦。故豆蔻临床上可用于湿温痞闷,温中偏胃而善止呕;砂仁化湿行气力略胜,温中重在脾而善止泻。 【古籍摘要】 1.《开宝本草》:“主积冷气,止吐逆反胃,消谷下气。” 2.《本草通玄》:“白豆蔻,其功全在芳香之气,一经火炒,便减功力;即入汤液,但当研细,乘沸点服尤妙。” 【现代研究】 1.化学成分:含挥发油,主要成分为1,4桉叶素,α-樟脑、律草烯及其环氧化物。 2.药理作用:能促进胃液分泌,增进胃肠蠕动,制止肠内异常发酵,祛除胃肠积气,故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,并能止呕。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结核,能增强小剂量链霉素作用。 3.临床研究:据报道,以白豆蔻、石菖蒲、草果仁等六味中药组成益肾降浊冲剂,治疗7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(CRF)患者,显效51例,有效15例,无效4例,经治疗后Bun明显下降,消化功能紊乱明显纠正,食欲显著增进,感染有所控制,出血迅速制止,症状明显缓解,基本起到了消除毒素,排除体内代谢产物,缓解改善病情,保护残余肾脏功能,处长了CRF病人存活时间(中成药,1993,3:20)。 附药 豆蔻壳 为豆蔻的果壳。性味功效与豆蔻相似,但温性不强,力亦较弱。适用于湿阻气滞所致的脘腹痞闷,食欲不振,呕吐等。煎服,3~5g。
白蔻是一种植物的果实,作用是芳香化湿、降逆止呕!
文章TAG:是什么什么白沭是什么

最近更新